标题

黄尾鱼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来源:爱钓鱼作者:苏渔翁时间:07-31 07:58
黄尾鱼是鲤科鲴属淡水鱼类,学名鲴鱼,亦称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等,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和银鲴,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下面来看一看黄尾鱼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吧!

黄尾鱼

一、中下层鱼类

黄尾鱼是中下层鱼类,喜栖息在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的中下层,但季候变化、水温冷暖、气压高低、饵物环境、水位涨落、水质清浊等外部因素随时都可能改变黄尾鱼的活动水层。

黄尾鱼

二、杂食性

黄尾鱼是杂食性鱼类,鳃耙排列紧密,滤食性极强,主要以藻类、水底腐殖质、浮游生物、高等植物碎屑、水生昆虫等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麸皮、米糠、禽畜粪便、膨化颗料饲料等。

黄尾鱼

三、广温性

黄尾鱼是广温性鱼类,最适生存水温22~24℃,生存临界水温0~38℃,摄食临界水温5~32℃,水温低于5℃或高于32℃时停止摄食,冬季成群在深水越冬,翌年春季再分散在浅水区摄食。

黄尾鱼

四、适应性强

黄尾鱼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既能适应低温环境,又能耐高温,主要水温在0~38℃之间就能生存,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均能生长,并能充分利用水底的腐殖质及各种固有藻类。

黄尾鱼

五、生长快

黄尾鱼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尤以头两年的生长速度最快,当年孵化的鱼苗可达100~150克,第二年冬季体重可达400~600克以上,常见个体一般300~500克,最大个体可达1~2千克以上。

黄尾鱼

六、产卵量大

黄尾鱼一般情况下二冬龄可达到性成熟,雌鱼怀卵量约20万粒/千克,产卵期集中在每年的5~6月,当水温上升到20~26℃时性腺成熟的雌雄成鱼在流水区自然集群产卵,场面极为壮观。

相关推荐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大黄鱼价格多少钱一斤? 大黄鱼价格多少钱一斤?

大黄鱼是名贵经济鱼类,别称黄花鱼、黄...

白条鱼什么时候开口? 白条鱼什么时候开口?

白条鱼是鲤科、䱗属鱼类的统称,别称䱗...

三大公认最脏的鱼 三大公认最脏的鱼

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几乎栖居于地球...

鲎为什么叫夫妻鱼? 鲎为什么叫夫妻鱼?

鲎是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别称三刺鲎、...

青鱼头为什么不能吃? 青鱼头为什么不能吃?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

哲罗鱼是什么鱼? 哲罗鱼是什么鱼?

哲罗鱼是鲑科、哲罗鱼属鱼类,学名哲罗...

黔鱼是什么鱼? 黔鱼是什么鱼?

黔鱼是鮰科、真鮰属大型淡水鱼类,学名...

鱼有心脏吗? 鱼有心脏吗?

鱼是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脊椎动物的统称...

秋刀鱼产地在哪里? 秋刀鱼产地在哪里?

秋刀鱼是竹刀鱼科、秋刀鱼属唯一的物种...

白条鱼对水质要求高吗? 白条鱼对水质要求高吗?

白条鱼是鲤科、䱗属鱼类的统称,别称䱗...